读《卡片笔记写作法》有感:一本糟糕的书是怎样的?
今天读的这本书,真是够折磨人的。你能想象当你非常想通过读一本书来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但读完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收获的那种感觉吗?就像知识仅仅从脑子里流过去了的感受。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这样一本书。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本工具书,也就是教程,但没想到,他只是一本概念书。全书从头到尾都是在讲述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如何好,但就是不用具体示例来展示,全书没有一张图,没有一个示例,全是抽象化的语言,且多是作者的感悟式描述。
从糟糕体验中学到的写作教训
这样的糟糕体验倒让我明白了对于写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示例胜于抽象描述
能用示例讲明白的,就不要用抽象语言描述。比如作者介绍卡片笔记使用手册这一章,本可以直接展示案例,从产生想法到记录,再到整理,输出的过程,这些都可以以教程的方式来写,但书中内容很简单且混乱得描写了一通抽象概念,我一边看书一边做思维导图,都没法逻辑清晰地整理出来,可见其混乱程度。所以抽象概念一定要逻辑清晰,最好有图例,示范。
2. 尊重读者的感受
要考虑读者的感受。我看到有读者猜测作者就是应用实践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来写的这本书,我非常赞同,因为其中有大量的看似拼凑起来的片段,这也是卡片笔记最终的输出方式,简单地将非常多的个人感悟、思考、文献引用串联起来。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说明这种写作方式对读者来说是一种灾难。当然我觉得作者这种实践也算是对读者的一种不尊重,对写书的一种敷衍态度。我觉得写作的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表达具有逻辑性,而非完全分享主观感受。
3. 追溯原创者的观点
这本书由于不是卡片笔记发明者自己写的,所以很多观点和经验可能达不到原创者的水平,因此,要尽可能的引用第一人作者的原话,很遗憾的是,这本书里几乎找不到。这也提醒我,要明白一个原理或方法,一定要找原创者的相关资料研究,而不应该只看第三方的提炼分析。
阅读的收获
当然,读这本书也是有所收获的,简单总结一下。
1. 写作是思考的基石
大量写笔记就是大量思考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一直很依赖利用AI来生成一些观点,但这样做就让我失去了思考,我决定要让自己思考更多,那就加大力度写笔记吧。
2. 写作需要系统化
写作不是单纯的记笔记,需要利用工具、方法论来形成一个系统,可以理解成一个流水线工厂,有流程、分工、协作、工具等等将原料(输入)转变成产品(输出)。
3. 笔记的本质目的
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在不断地写作过程中训练思考的能力,能更高效地输出更好的作品。
自我反思:这篇笔记的不足
最后再看这篇笔记,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作者一样,太多个人感悟,也没有示例和引用,我想发到博客上,读者也许会和我有一样糟糕的感受,这似乎适合当作个人日记。关于往后发布博客的写作方式,我还需要再思考,如何能够让读者看完我的博客是有所收获的。
- 标题: 读《卡片笔记写作法》有感:一本糟糕的书是怎样的?
- 作者: X
- 创建于 : 2025-03-23 22:47:51
- 更新于 : 2025-04-03 16:09:02
- 链接: http://sightx.top/2025/03/23/读《卡片笔记写作法》有感:一本糟糕的书是怎样的?/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